

6月的蓉城雨水充沛,温暖湿润,繁花似锦,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18日正值世界博物馆日,在实验室党委副书记李莹老师、班主任郑珺老师及辅导员余卉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级博士生班组织了一场“走进金沙,感受神秘古蜀文化;拿起书本,领悟新时代新精神”的班风学风建设活动,旨在让大家在忙碌之余感受先人智慧并汲取新时代新精神养分。
22日一早大家在郑珺老师带领下走向了金沙博物馆力。博物馆的大门不远处竖立着一个非常显眼的金色雕塑——太阳神鸟的雕塑。太阳神鸟原型的直径只有12.5cm,这个雕塑的尺寸是将实际尺寸放大了30倍。太阳神鸟上精美的花纹不禁让人们产生了诸多疑惑,越加地要想全面地了解古蜀国的文化和发展。
金沙博物馆主要分为三大区域:遗迹馆、陈列馆和园林区。金沙博物馆是在原金沙遗址上建立的博物馆,这里是3000年前继三星堆之后古蜀王国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这里文物数量众多,目前只是挖掘了一小部分文物,为了避免损坏文物,便就地回填,没有挖掘的文物仍掩埋在地底下。太阳神鸟雕塑右前方有一座并不高但面积很大的建筑,这便是遗迹馆。这里曾是3000年前古人沿河的祭祀场所,怀着对大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古人把最珍贵的东西投放到祭坛,辅之以礼乐,向诸神祷告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此这里的文物数量最多也最具有考古价值。在这片遗址上不仅出土了轰动世界的太阳神鸟,还有黄金面具、金冠带以及乌木等标志性文物,其中古人祭祀用的象牙堆堪称考古学世界之最。这里出土的象牙数量以吨计,最长达1.84米,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加上遗址上发现的喜湿喜热的大榕树根以及热带雨林植物种子,足以说明3000年前成都的气候与现在不同。3000年的变迁,成都变化可谓是沧海桑田。
陈列馆共有5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不同的主题,遗迹馆出土的上万件文物都陈列于此。其中,第三展厅“天地不绝”展示了3000年前祭祀的石器、玉器、金器、卜甲和铜器等。《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兵。走进这个展厅便听到悠扬的乐声,让人们在纷繁嘈杂的人流里顿感平和肃静。令人称奇的是,如此清扬的声音却并非现代乐器所发出,而是来自3000年前的石制乐器——石磬,古人在祭祀时击打此乐器,行礼乐,倾其所有供奉神灵,祈求国泰民安。
第四展厅“千载遗珍”,是全馆的重头戏。中心展柜展示的就是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器。这是一块含金量94.2%,厚0.2mm的金箔。这个含金量在今天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3000年前的黄金能达到这种纯度,其工艺是相当精湛!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代表太阳;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神鸟组成。“日出扶桑,日落若木”,可能古人无法解释太阳的运动,便想象是神鸟将太阳从东边的扶桑树搬到了西边的若木,这倒是一个浪漫且颇有人文气息的解释吧。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仅能上天也能入地,将来还可能移居外星,这怕是古人难以想象的现代生活吧。
告别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结束了金沙遗址的参观,在为我国先古人们的智慧所折服的同时,内心不禁感慨,作为当下新时代新知识青年,一定是需要做些什么来深化和舒扬的。承古开新,大家都提议在草坪上坐下来开展“拿起书本,领悟新时代新精神”活动,博物馆里边人声鼎沸,这外边倒是清凉安静,班级同学们坐在草地上全神贯注地看书,自由交流心得体会,重点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实践意义。
其中大家讨论最热烈的是《党员文摘》上一篇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世界意义》的文章。毫无疑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今年最大的热点之一,它的提出对整个中华民族和当下祖国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而且对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格局也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祖国的日益强大正在默默地改变着世界经济重心。作为当代的博士生,我们感到骄傲,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风云骤变的国际形势。随着我国实力的壮大,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增大。因此在当前新时代下,对新思想新精神和危机意识的了解、学习和应对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级博士生班学生们作为中国新青年,身负使命感,不断提升自我;并结合仍然是学生的特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术业专攻,学有所成,也将是贴合个人与国家发展的道路了。
时光总是流逝得很快,此处活动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班级同学都有各自的感触和领悟。此次活动不仅有效地调节了同学们忙碌的学业和科研工作,加深了彼此的沟通和友谊,而且进一步建设和保持了优良的班风学风,增强了班级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