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5日至22日,应德国舍弗勒集团副首席执行官Peter Gutzmer教授、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副校长Thomas Hirth教授、瑞士PROSE公司首席执行官Stefan Buhler先生的邀请,张文桂副校长率团出访了德国舍弗勒集团、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瑞士PROSE公司,随行人员有实验室主任康国政教授、张卫华教授、副主任梁树林研究员、副主任温泽峰研究员。
1月16日,代表团来到位于赫尔佐根奥拉赫的舍弗勒集团总部,会见了舍弗勒集团副首席执行官Peter Gutzmer教授、工业事业部首席执行官及集团董事会成员Stefan Spindler博士,舍弗勒集团参加会见还有舍弗勒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Yilin Zhang博士、舍弗勒大中华区中央研发部总监Yong Liu博士、工业事业部铁路业务单元高级副总管Michael Holzapfel博士、研发能力与服务部Arbogast Grunau博士、合作创新部高级副总管Tim Hosenfeldt教授、舍弗勒大中华区机电系统部Zhihui Pan总监等。会议由Peter Gutzmer教授主持,双方就校企合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Peter Gutzmer教授首先介绍了舍弗勒集团,舍弗勒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技术型家族企业之一,在全球拥有约8.5万名员工,在50个国家设有约170家分支机构,形成一个集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公司于一体的全球性网络。集团在2016年的销售额为约133亿欧元。集团是全球范围内提供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解决方案、直线和直接驱动技术的领导企业,拥有三大品牌:INA、LuK 和FAG。舍弗勒代表最高品质、卓越技术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为实现“高效驱动,驰骋未来”做出关键性贡献。其轴承产品拥有同行业最齐全的产品系列,并在所有的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其相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凭借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品质的可靠性逐步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在铁路行业,开发和生产用于轨道车辆的产品,有超过100年的历史。舍弗勒集团工业事业部首席执行官及集团董事会成员Stefan Spindler博士详细介绍了集团工业事业部的情况,重点介绍了集团大数据在轨道列车轴承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舍弗勒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Yilin Zhang博士介绍了舍弗勒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历程,在西南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期间,双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西南交通大学-舍弗勒联合实验室,举办“高效驱动,驰骋未来——轨道交通前沿科技论坛分论坛”,2016年7月双方启动了三个科技创新项目,2016年9月Peter Gutzmer教授访问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10月西南交通大学邀请舍弗勒参加了两次铁路会议。舍弗勒集团领导层表示,希望双方在未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尤其在未来轨道交通发展趋势、轨道交通技术前瞻、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舍弗勒想借鉴其在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成立舍弗勒先进研究中心的成功案例,在西南交通大学建立一个研发团队;舍弗勒愿意为西南交通大学扩大与德国大学合作提供帮助。之后,张文桂副校长首先感谢了舍弗勒集团对这次交流访问的精心准备,然后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从学科、平台和人才等方面重点说明了我校轨道交通领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优势地位,我校的优势能为双方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张副校长表示,非常赞同舍弗勒提出的全方位合作,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访问,在去年双方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将合作做实,我校将为双方合作做好服务工作,同时邀请舍弗勒集团的专家到我校做讲座或兼职教授。实验室主任康国政教授介绍了实验室概况,张卫华教授就未来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以及颠覆性技术谈了自己的想法。会议后,代表团参观了舍弗勒集团展览馆,了解舍弗勒集团发展历程;参观了舍弗勒集团INA公司,了解相关产品技术、实验室情况、产品生产全过程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情况,并进行了现场交流。
访问舍弗勒集团
与舍弗勒集团领导层座谈
1月17日,代表团来到位于施魏因富特的舍弗勒集团FAG公司,与集团工业事业部铁路业务单元高级副总管Michael Holzapfel博士进行会谈交流,Michael Holzapfel博士介绍了铁路业务单元的产品应用、研发能力概况以及FAG公司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工作,包括基于系统性设计的新型驱动系统、基于云服务的铁路应用状态监测系统、先进维护方案等。代表团结合目前双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开展的三个科研项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在铁路轴承状态修等方面达成今后合作研究意愿。会议后,代表团参观了舍弗勒集团FAG公司的展览馆、轴承生产车间、轴承测试中心,了解了其铁路轴承超过100年的历史、轴承生产全过程、轴承试验设备、轴承质量管理和认证,直径为3.5 m的风力发电机轴承AN70的试验台给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并针对其相关试验装置和质量管理与计量认证进行详细地现场交流,可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CNAS认证工作和现代化管理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参观舍弗勒FAG公司实验室
1月18日上午,代表团来到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在KIT舍弗勒先进研究中心(SHARE at KIT),代表团与学校国际事务办公室亚洲和中东执行官Oliver Schmidt先生以及舍弗勒先进研究中心团队进行会谈交流。Oliver Schmidt先生从学校组织架构、学科布局、研究能力、国际化工作等方面对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是德国顶尖理工科大学之一,也是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享有盛誉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之一。其校友和教授中诞生过“电磁波的发现者”海因里希•赫兹,“液晶之父”奥托•雷曼,“合成氨之父”弗里茨•哈伯,“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高分子化学之父”赫尔曼•施陶丁格,“汽车之父”卡尔•本茨等世界著名科学家、企业家和社会名人。因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卓越的创新精神,KIT于2006年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德国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这不仅是德国高校的至高荣誉,还意味着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同时,KIT是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成员,是一所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是德国九所卓越理工大学联盟(TU9)成员,欧洲航天局(CLUSTER)成员等。在大学整体排名方面,根据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显示,KIT是世界大学百强高校之一,排名全球第93,德国第4。在学科排名方面,根据2016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学科排名显示,KIT的众多学科排名世界前列,其中工程学排名德国第1,化学排名德国第1,材料科学排名德国第2,地球科学排名德国第3,物理学排名德国第4。另外,KIT国际化工作也相当出色,根据2015年数据,国外博士生和研究人员占全校师生20%,分布在全球65个国家的合作伙伴超过1000家,与国外大学合作开展24个双学位计划,29个国际博士生计划,世界知识产权数量1800多件,欧盟项目资助额超过8000万欧元。Ralf Stopp博士介绍了KIT舍弗勒先进研究中心的设立目的、组织架构、科研能力和博士生培养情况,代表团对舍弗勒集团在著名大学设立研究机构或研发团队的合作模式展开了详细讨论,这种校企合作模式非常值得我校借鉴。会谈后代表团还参观了KIT移动系统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和试验基地,该中心不仅重点研究技术发展,而且研究人、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涉及产品创新、能源和存储系统、内燃机、驱动系统、底盘与车体、司机与车辆导航、基础设施、流量与移动行为等7个方面的科学研究,KIT移动系统研究中心在道路交通方面的系统研究方法对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有重要参考。
访问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舍弗勒先进研究中心(SHARE at KIT)
1月18日下午13:00,代表团在国际事务办公室亚洲和中东执行官Oliver Schmidt先生的陪同下来到KIT机械工程系,与该系的产品工程研究所所长Albert Albers教授、产品工程研究所首席工程师Matthias Behrendt博士、运输研究所Peter Vortisch教授、车辆系统技术研究所所长及铁路系统技术负责人Peter Gratzfeld教授进行会谈交流。会议由长Albert Albers教授主持。首先,张文桂副校长从学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介绍了学校的概况,重点介绍了我校在轨道交通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Albert Albers教授、Peter Vortisch教授、Peter Gratzfeld教授也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的研究情况。双方就未来在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与KIT机械工程系4个研究团队座谈
1月18日下午15:00,代表团来到KIT的伍尔特楼,会见KIT主管创新和国际事务工作副校长Thomas Hirth教授,参加见面交流的还有Albert Albers教授、Peter Vortisch教授、Peter Gratzfeld教授、Matthias Behrendt博士、Annika Hampel博士、Oliver Schmidt先生。副校长Thomas Hirth教授在致欢迎辞后重点介绍了KIT的创新性工作,强调了德国很多著名企业在KIT设立研究中心的情况,认为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更加便于与大学的各个学院联系和深入合作,同时也介绍了KIT目前与中国大学(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的合作情况,为推动对华科技合作与科研服务,KIT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KIT中国研究院,最后建议通过双方进行多次互访交流后确定战略性合作协议。康国政教授介绍了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轨道交通方面的创新性工作,得到了KIT参会人员的赞赏。张文桂副校长在感谢KIT校方接待工作后,表示赞同Thomas Hirth副校长的建议,同时建议双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师互访交流、交换生项目、中外合作办学等)、创新等方面上开展合作,才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合作;最后,张文桂副校长给KIT校方发出了邀请,在不久的将来到西南交通大学进行交流访问,进一步推进双方的合作。
与KIT副校长Thomas Hirth教授会谈
1月19日至20日,代表团访问了瑞士普鲁茨(PROSE)公司。代表团与瑞士PROSE公司领导及研发人员会谈交流,会议由PROSE公司首席执行官Stefan Buhler先生主持。PROSE公司参加会议还有营销总监Christoph Gyr先生、测试事业部总监Andreas Siegrist先生、高级营销经理Stephanie Biaggi女士。Stefan Buhler先生在致欢迎辞后,介绍了PROSE公司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研发能力等,他强调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欧洲知名的机车车辆研发企业,在转向架、车体、组件开发、声学工程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强度、碰撞、动力学、轮轨磨耗、减震降噪具有极强的分析和仿真能力,在电气工程、软件工程、信号系统、工业设计、RAMS等领域也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并提供机车车辆产品的试验及测试、产品认证、专家评估与咨询等服务;公司与中国中车共同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国中车—PROSE转向架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为中车转向架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并为中国中车机车车辆产品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Christoph Gyr先生介绍了公司最近的项目开展情况;Andreas Siegrist先生补充介绍了公司的测试实验室和检测能力。张文桂副校长首先感谢了PROSE公司对这次交流访问的接待,然后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从学科、平台和人才等方面强调了我校轨道交通领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优势地位,我校的优势能为双方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认为中国轨道交通近年来的大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大需求给双方都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双方之间的互利共赢。康国政教授从历史沿革、组织构架、研究方向、人才队伍、研究平台、创新成果、合作交流、未来发展等方面介绍了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情况,PROSE公司非常赞赏实验室的突出工作和在国内外的声誉。交流中,双方就未来成立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合作研究方向(包括转向架、车体、组件开发、声学工程等)、人才培养(包括PROSE公司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技术培训等)、认证认可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尤其,在轨道交通测试服务领域合作方面,初步确定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连续测量测力轮对技术作为双方合作的起点。双方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双方共同签署了《西南交通大学-PROSE战略合作协议》。会议期间,代表团参观了PROSE公司的研究室和实验室,了解其相关项目研究情况。
与PROSE公司首席执行官Stefan Buhler先生会谈
与PROSE公司签署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