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宣布,西南交通大学首届‘交小苗’科学探索营正式启动。”10月22日上午9:00,九里校区明诚堂前,校党委副书记桂富强的宣布声响彻现场,80余名交大教职工子女“交小苗”,在牵引动力实验室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神奇的磁悬浮探秘之旅。
据悉,首期“交小苗”科学探索营活动系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建设师生员工皆有幸福感的西南交通大学”,校工会联合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科学发展研究院主办,由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会和新超所党支部承办。

图 1 科学探索营合影留念
简短的开营仪式上,校工会主席郑江强调,开展科学探索营系列活动,旨在发挥学校资源平台优势,为教职工子女探索科学提供实践载体,促进“交小苗”健康成长,进而提升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磁悬浮探秘是首期活动主题,将通过沉浸式体验,从观看科教片、观摩实验、亲身体验、互动解惑等多个维度,引导“交小苗”探寻磁悬浮黑科技,让“交小苗”有所思、有所悟,了解磁悬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略高科技的魅力。

图 2 领导与嘉宾讲话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锋指出,牵引动力实验室是轨道交通领域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这里有中国高铁跑得又快又稳的“秘密武器”,欢迎“交小苗”来探索科学奥秘。“交小苗”的学习成长,牵动着教职工家长、学校领导和各级职能部门的心,感谢校工会和科研院、资实处的信任,让牵引承办此次科学探索营;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交小苗”丰富科学实践、培养科学素养、启发科学思维,了解和热爱交大。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会主席姚远,向“交小苗”们介绍了科学探索营的活动安排及安全注意事项。

图 3 开营仪式合影留念
随后,“交小苗”跟随志愿者来到明诚堂一楼大厅,观看《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等科普教育片。李田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下一代地铁工业设计和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并与“交小苗”进行了趣味互动:高速列车行驶的动力来源是什么?下一代地铁有哪些特点?地铁、高铁、磁悬浮的异同点有哪些?……“交小苗”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回答问题,李田老师对小朋友们的回答赞不绝口,讲解完后表示,不愧是对轨道交通有所认识的“交小苗”!

图 4 李田老师与“交小苗”的问答互动
上午10时,“交小苗”跟随志愿者们来到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磁浮试验线站房,分为三组参观磁浮试验线,由获得四川省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的“金牌讲解员”姜雪娇老师带领,分批在试验线站房聆听科普讲座、参观莫比乌斯环模型、乘坐超导磁浮工程样车。期间,牵引动力实验室新型轨道交通技术研究所所长、新超所师生共建党支部书记、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腾讯基金会首届“科学探索奖”获得者邓自刚研究员来到现场,亲自为“交小苗”讲解莫比乌斯环—高温超导磁悬浮模型。

图 5 邓自刚研究员讲解模型 图 6 姜雪娇老师解说

图 7 “交小苗”观看科普讲座 图 8 “交小苗”乘坐体验磁悬浮列车
接着,姜雪娇老师和志愿者带领“交小苗”来到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试验大厅,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感受试验环境,并逐一讲解试验对象、试验目的,如弓网耦合关系、转向架疲劳试验、轮轨关系、道砟的作用和优缺点、车厢乘坐舒适性试验,等等。有一个小朋友问:“为什么要做车轮和轨道的试验呀?”为方便小朋友们理解,姜雪娇老师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小朋友们是不是要穿鞋呀?鞋子穿久了就磨破了,所以为了乘车安全,我们要做车轮和轨道的磨损试验呀。”

图 9 “交小苗”近距离感受实验环境
参观完实验室后,“交小苗”们对探索体验作了交流和分享,并向姜雪娇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为什么液氮在这么低的温度还不结冰?”“磁悬浮列车能不能无人驾驶?”“磁悬浮列车出事故了怎么解决呢?”……姜雪娇老师耐心地一一为小朋友们做出了回答。

图 10 “交小苗”分享体验
答疑互动后,探索营进入尾声。由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校工会、资实处等主办方代表为“交小苗”们颁发《科学探索营结营证书》,并进行合影留念。
本次科学探索营活动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校工会、资实处、科研院和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会工作人员、新超所党支部师生党员,还有家长志愿者,共30多人为“交小苗”服务。中午12点,80多名“交小苗”们带着乘坐磁浮车的快乐体验,怀揣逐梦向未来的憧憬,结束了“磁悬浮探秘”的精彩旅程。